大皖新闻讯 “您最近恢复得咋样?血压水平如何?医生建议近期复诊您知道吧?”这是智能随访电话机器人在与患者进行对话,它不仅能准确解答患者的疑问,还能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宣教,给予温馨的陪伴与周到的指引。
7月1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医学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正式推出“智医随行”大模型。据悉,“智医随行”大模型已在普外科、骨科等六大重点专科落地应用,覆盖肝切除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等9类专病,已为超2500名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全周期的AI助手
“小叶医探”了解到,“智医随行”大模型通过本地化部署,深度融合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的专病管理路径知识库与医院专科知识库,为医护人员打造覆盖患者“预防-治疗-康复-随访”全周期的AI助手。
目前“智医随行”大模型已在普外科、骨科、血液内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肿瘤科发挥了重要助力,覆盖肝切除术后、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骨关节炎、造血干细胞移植、颅脑外伤、高血压、冠心病及肺部肿瘤9类专病。经临床专家审核的专病管理路径,已为超2500名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患者省心,医护减负
对患者来说,“智医随行”大模型重构传统分散的诊前、诊中、诊后服务流程,患者可以通过中国科大附一院微信小程序"健康小助手",获取个性化健康宣教、复诊智能提醒、精准分诊导引、就医全程陪诊、智能检查报告解读、医学科普智能问答等功能,实现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服务闭环,提升了就医体验。
而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智医随行”大模型同样大有帮助。通过自动化处理重复性系统录入工作,可以帮助医护人员释放更多时间投入核心诊疗。此外,其内置的专病管理路径知识库,均通过临床专家严格审核,可为居家患者提供用药指导、风险评估、运动康复建议、体征动态监测等服务,并通过智能随访及时识别潜在风险。
以脑梗死合并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大脑后动脉狭窄患者的管理为例。当患者反馈"黑便"症状时,模型能快速关联阿司匹林用药史,精准识别消化道出血风险,并给出"记录大便性状、立即停用阿司匹林、及时就医检查"的处置建议。
不断升级,提升专科服务能力
在技术上,“智医随行”大模型突破了传统医疗应用局限,通过超高自然度语音合成与专科话术模拟实现高度拟人化医患交互,依托多意图理解和动态问题规划能力提供精准的专科诊疗建议,并基于患者健康画像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与风险预警,推动患者服务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升级。
在未来,“智医随行”大模型将持续拓展至更多专科领域,通过构建覆盖全域、贯通全程的智能化全周期健康管理生态,全面提升专科服务能力,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见习记者 张旭凡 实习生 左丹 吴希媛
编辑 王翠
股票配资查询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