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乘客在打车时,明明已经到了设定的下车点位置,还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心理,要求司机再往前开一段路。
这样的要求在乘客看来,好像只是一脚油门、举手之劳。但是,殊不知司机又有多么大的不便。
先不要说,很多的一口价订单,已经到站后,司机无论开多远,都不能获得相应的酬劳(现在网约车是什么收入,相信大家都知道,都已经这么不赚钱的情况下,还要求司机“无私奉献”,实在太过于勉为其难);
而且,就像不少司机都提到的那样,帮乘客往前多开一段路,不仅得不到酬劳,甚至还面临平台的判责。
比如下面这位师傅所遇到的那样,他按照乘客的要求,往前多开了120米,就收到了平台绕路的判责:预估行程16.58米,30分钟,实际行程16.7公里,33分钟。
同样的情况还有下面这样的,预估行程3.33公里,15分钟,实际行程3.4公里,27分钟,也就是多走了70米,还是被判定为绕路。
当然,预估15分钟变成了足足27分钟,订单时长近乎翻倍,或许会是影响平台判责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但是,综合几乎没有变化的行程公里数来判断,无非是路上遇到了严重拥堵,或什么特殊情况导致车辆长时间停留。
也就是和典型的“绕路”,根本扯不上关系。
而且,所谓“绕路”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这无疑是需要搞清楚、弄明白的。
如果说,只要行程的实际公里数(时长)和预估数值不同,就要定性为“绕路”的话,这对司机师傅来说,未免太过于严格和不公平。
毕竟,一方面,平台的导航数据一定就足够精准,一定没有偏差吗?
另一方面,如果司机的实际行程只比预估行程多走了几十米,多走了一两百米,就非要说司机这是绕路,就非要对司机做出退费,以至于相应的处罚,这真的合适吗?
一个司机“绕路”几十米,“绕路”一两百米的意义和目的,又是什么呢?是为了多捞几毛钱“巨款”吗?
司机多跑50米,被判“绕路”,退了3块多车费!
一位乘客反馈司机绕路,要求退回2分钱车费!
总之就是,首先,网约车平台对“绕路”的判定和判责太过于死板,似乎过分依赖系统判责,机器人一般的冰冷判责,对司机扩大了打击面,而没有综合考虑各种情况。
其次,也有不少司机反映,平台疑似会有代替乘客投诉(反馈)绕路的情况发生。
比如,像上面这位上海司机所讲述的那样,路面严重积水,车辆根本无法按照原本的导航路线去行驶,乘客对此也非常理解,表示绕点路没事,只要能把自己送到家就可以。
而把乘客送达没有多久,司机就在后台收到“乘客反馈绕路”的提示。
司机立马把车停好,追到小区里面,询问乘客到底是什么情况,开始说得好好的,为何下了车就投诉绕路?
对方表示自己根本没有反馈这个问题,还把订单页面给他看了,确实是这样。乘客还提出,如果有需要,她会给客服打电话说明情况。
——如果乘客都没有任何意见和不满,平台还要多管闲事一般地处理司机,是不是就有点没事找事了呢?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股票配资查询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