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5C震撼亮相 打击范围覆盖全球#
当2025年9月3日的阳光洒满天安门广场,12台导弹运输车承载着"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缓缓驶过,
这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因这抹钢铁洪流而更具历史重量。
正如《诗经·秦风·无衣》所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柄国之重器,既是中华民族捍卫和平的坚定誓言,更是大国担当的具象化表达。
一、技术突破:从"单弹头"到"十剑齐发"
东风-5C的惊艳亮相,印证着中国战略核力量质的飞跃。
这枚全长32.6米、起飞重量183吨的钢铁巨擘,采用二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达1.5万公里,可携带10枚分导式核弹头。
这种"一弹十头"的技术突破,恰似《孙子兵法·虚实篇》"兵形象水"的智慧——以灵活多变的打击模式,在纵深数百公里区域内选择独立目标,实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战术效果。
军事专家王云飞指出,分导式多弹头技术的突破,标志着中国突破核弹头小型化瓶颈。
从东风-5A的3-5枚分弹头,到东风-5C的10枚分弹头,这种跨越式发展正如《荀子·劝学》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每一枚弹头的精准制导,都是对"精忠报国"精神的现代诠释。
二、战略威慑:构建全球安全架构
东风-5C的部署,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支撑。
正如《礼记·礼运》所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柄"和平之剑"的存在,不是为了挑起争端,而是为了遏制战争。
其"打击范围覆盖全球"的特性,恰似《周易·系辞下》"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的智慧——通过强大的战略威慑能力,将战争风险消弭于无形。
这种战略威慑在政策层面得到有力支撑。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持自卫防御核战略",从核力量现代化到战略预警体系建设,一系列举措构建起和平盾牌的"四梁八柱"。
正如《孟子·公孙丑下》所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当东风-5C与东风-41、巨浪-3共同构成"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我们读懂了"和平崛起"四个字的现代重量——它既是历史长河中沉淀的文明智慧,更是时代浪潮里奔涌的战略自信。
站在2025年的门槛回望,从《诗经》的"同袍"之谊到数字时代的战略威慑,中华民族始终在"变"与"不变"中寻找平衡。
变的是科技赋能的国防实力,不变的是"和而不同"的文明初心。
当我们重新审视"东风-5C"这柄大国长剑,读懂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军事现代化进程,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面向未来的和平承诺。
正如《论语·季氏》所言:"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这柄穿越云层的战略利剑,终将化作守护人类和平的璀璨星辰。
股票配资查询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